法定利息是指 国家法律规定的借贷利息的上限或下限。它通常由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或相关法律法规确定,旨在保护借款人和贷款人的合法权益,同时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定。
法定利息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法定最低利息:
通常用于保护借款人,防止贷款人收取过高的利息。
法定最高利息:
用于限制贷款人收取利息的上限,以维护市场秩序。
此外,法定利率还可以包括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融资利率(如再贴现利率和再贷款利率),以及商业银行存贷款的高限利率。
法定利息与市场利率不同,市场利率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而法定利率是由国家法律或相关机构规定的。超过法定利率收取利息的行为通常被视为高利贷。
建议在签订借贷合同时,双方应明确约定利率标准,并确保利率符合法律规定,以避免因利息问题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相关文章:
金融街25亿公司债券将于8月23日付息 利率2.30%08-21
桐柏县法院:还款时未明确偿还哪笔借款,清偿顺序该如何确定?08-11
女子1997年银行存入2万元定期,27年后看到利息傻眼,法官查明关键疑点08-10
美联储,突发!鲍威尔,新动向!05-30
利率进入“0字头”时代 有了闲钱还存不存?怎么存?05-22
工农中建等多家银行今日下调存款挂牌利率05-20
成都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今起下调!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