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兜底保障 学前教育逐步免费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7 07:04:00    

IC供图

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有关举措。

会议指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是涉及千家万户、事关长远发展的重要惠民举措。要指导各地尽快细化工作方案,按照分担比例安排好补助资金,确保按时足额拨付。要加强动态监测评估,科学核算办园成本,统筹好公办、民办幼儿园补助政策,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等群体政策衔接和兜底保障。据南都记者了解到,目前,免费学前教育试点正在全国推进。教育部认定的2024年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共301个,仍有待进一步扩围。如长三角、珠三角部分城市已在试点3年免费,如浙江、福建厦门已实现3-6岁儿童全覆盖。据了解,截至2025年,全国已有超20个省份启动免费试点,覆盖约30%的适龄儿童,重点在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

有利于促进居民非教育消费

事实上,从政策层面看,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早有信号。2024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正式通过,以法条形式固化了“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的目标,并提出“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推行实施免费学前教育,降低家庭保育教育成本。”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其中就提到了“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

在中国教科院教育战略和宏观政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吴霓看来,从普惠发展到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是基于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所作出的决策部署,背后有多方面的考量。

“教育费用在我国家庭支出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教育支出较高在很大程度上也抑制了居民的消费支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还能促进居民的非教育消费,进而带动更多产业的就业和发展。”清华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李锋亮说。

免费学前教育落实要算好三本账

全国政协委员、教科卫体委员会委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则指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要落实,应建立在“算好三本账”的基础上。免费教育优先推行的重点放在学前领域,并不是要求“一哄而上”,而是在地方财力允许、社会迫切需求的背景下逐步推行的。

一是要算好眼前的成本账。“公办园也好,民办园也好,都应该本着实现公共财政效益最大化的精神,实事求是地核算幼儿园成本,既要把钱花在孩子身上,又要避免出现无谓浪费、虚报支出。在科学掌握各类园数据核算的基础上,政府要合理调配公办幼儿园的资源,特别是师资这块要统筹好。

二是要算好长远账。特别是面对少子化浪潮,一定要动态掌握区域人口变化情况。“全国层面上少子化是趋势,但对一部分区域来讲,特别是对于仍以流入人口为主要增长源的部分大中城市,本地出生人口和外来流入人口在幼儿教育需求方面的细账必须科学测算,合理布局规划幼儿园。”

三是算好民办和公办的统筹大账。刘林称,国常会特别提到了统筹民办公办的补助问题,“实际上,这还是一个算大账的问题。”

他表示,随着普惠园特别是公办园供给学位数量增长的情况下,确实同时存在部分家长对个性化、多样化的幼儿教育仍有需求,总体上“幼儿园免费”不会对以满足个性化需求与服务为主、质量和特色已经得到所服务群体充分认可的营利性民办幼儿园有致命冲击,但最大的挑战在于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何去何从。而中国人口出生变化曲线有其独特性,从前一个时期学位短缺有“入园难”“入园贵”,到现在部分园“吃不饱”,未来免费政策实际落地后,可能会出现一部分普惠民办园主动关停潮。

“在政策过渡期,实际上恰恰需要一部分民办园发挥调节作用,政府在此时更应均衡统筹好民办公办间的关系,算好大账。假设因补助统筹不到,大量民办园关停的同时又新增公办园,未来少子化更严峻后公办园也没孩子可招,又平添新的浪费。”

应对少子化 统筹考虑学龄人口变化

25日的国常会会议部署中也提到,要统筹考虑学龄人口变化、财力状况等因素,坚持保基本保普惠原则,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投入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幼儿园教师待遇,提升办园质量水平。

南都记者观察到,在学前教育领域,少子化的冲击正持续显现。此前记者曾从教育部《202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获悉,2024年全国幼儿园数量同比减少了2万多所,在园儿童数量减少了500多万,延续了自2022年以来的下降趋势。而其中对应的普惠性幼儿园数量,也由2023年的23.64万所减少至22.10万所,超1.5万所的降幅更是远超此前一年9301所的锐减数量。

根据出生人口变化,我国2026年在园幼儿还会比2023年在园幼儿减少1200万左右。“少子化背景下,推进幼儿园小班化与免费学前教育,也就提上议事日程。因为适龄学生减少为小班化与推行免费创造了条件,也让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财政压力小了很多。”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看来,要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普惠率,实施免费学前教育,就必须提高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

“实施免费学前教育,关键在于要加强财政投入,新增的财政投入必须覆盖免收的保教费,否则会导致学前教育质量下降。这就需要核算幼儿园办学成本,确定各级财政分担的比例。“熊丙奇建议,应让民办幼儿园幼儿也享受公办幼儿园一样的生均拨款,“生均拨款覆盖民办幼儿园保教费的,免缴保教费,生均拨款不能覆盖保教费的,只需缴纳差额部分。”

声音

教育公平理念深化、实践路径升级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受到广泛关注。“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既是积极回应民生关切、降低家庭保育教育成本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标志着我国教育公平理念深化、实践路径升级,对建设教育强国意义重大。”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洪秀敏说。

“免费学前教育相关工作需要稳步推进。”洪秀敏说,免费工作要根据学龄人口变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情况,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分步有序推进,不能搞一步到位,这样有利于确保政策平稳实施和更可持续。

“学前教育关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在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王蓉看来,会议部署了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工作,强调了各地要做好资金保障,有助于推动政策更好落地。

采写:南都记者 吕虹

综合新华社

相关文章:

做好兜底保障 学前教育逐步免费07-27

大窑街道中心幼儿园探秘恐龙世界07-07

市教育局直属中等职业学校剩余招生计划数公布07-04

为啥别人都薅到了“国补”羊毛,我却没赶上?06-12

山东将从10个方面推出50条具体政策 进一步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06-11

连续4个月提“涨工资”,背后有何深意?06-10

“科创板八条”发布一周年在即 硬科技资产整合提速增质06-10

内蒙古政策护航企业稳岗育人才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