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建湖:英雄赞歌萦热土 砥砺奋进启新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1 11:19:00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中华儿女为了民族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谱写了一段段壮烈的英雄史诗。

华中鲁迅艺术学院殉难烈士纪念碑

回首峥嵘岁月,建湖县在抗日战争中涌现出无数浴血奋战的水乡儿女。时至今日,硝烟虽已散尽,但英雄的名字却成了这片土地上最深刻的烙印,让红色基因厚植于一代代人心间。

走进建湖县庆丰镇东平村,热血与英名早已深深融入这片土地,英烈的故事在群众中口口相传,战士的精神在这片热土上永不褪色。

战火魂

碧血浸染水乡 守望英雄长眠

“莫回顾你脚边的黑影,请抬头望前面的朝霞;谁爱自由,谁就要付出血的代价。”这是丘东平作品《茅山下》中的一句话。

丘东平烈士,幼名谭月,是中国“左联”早期的军事文学家、报告文学家和小说家,更是一位拿枪又拿笔的革命者,创作了许多以战地生活为素材的作品。1926年,他参加海丰武装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月加入新四军,曾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的秘书、政治部敌军工作科科长。

1941年,丘东平随陈毅来到盐城,被指派担任华中鲁艺教导主任和苏北文艺界协会第一届理事,并代表院长刘少奇主持全院工作。1941年7月下旬,日伪军对盐阜区发动大“扫荡”,丘东平和许晴、孟波等人率领鲁艺学院第二大队的师生及新安旅行团200多人转移。24日凌晨4点多,他们途经建湖县境内北秦庄时,与“扫荡”敌军相遇,一座小木桥成为突围的唯一希望。丘东平沉着指挥,冲过木桥后,用手枪点射敌人以掩护其他学员北撤,不幸被子弹击中,最终因伤势过重牺牲,临终时,他的挎包里仍揣着沾满血迹的《茅山下》手稿。那年,他31岁。

丘东平牺牲的地方北秦庄,正是后来以他名字命名的东平村。1984年,庆丰乡政府会同有关部门筹资数十万元,在烈士殉难地北秦庄正南、紧靠老盐淮公路北侧兴建了“华中鲁迅艺术学院殉难烈士纪念碑”,并于纪念碑右侧修建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2003年,建湖县政府将其扩建为建湖烈士陵园。2013年,又将其建成总面积2000平方米的建湖烈士纪念馆。

几十年时光过去,陵园里的树木愈发葱茏,烈士的陵墓却光洁如新。7月7日一大清早,守墓人姚洪流就开始了他十几年如一日的工作:打扫卫生,清理墓碑,修剪杂草……“纪念碑上刻着1180多名烈士的名字,陵园里有400多个烈士的墓碑,我每天都会巡视清理,把烈士的安息之地守护好。”今年73岁的姚洪流声音依然十分坚定,“不能忘记烈士们,要永远记住他们。只要我还在,还能来,我就要把他们的故事一直讲下去。”

振兴图

耕耘红色热土 沃野谱写新篇

烈士已长眠,精神永不朽。

在丘东平战斗过的这片土地上,89名党员在这里发光发热,他们接过英烈传递的火炬,照亮了脚下的乡村振兴之路。东平村先后被评为省级卫生村、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市级卫生村,2024年实现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59.08万元。

东平村不仅是红色名村,还是一个农机作业服务特色村。目前,全村现有农机300多台套,机具资产总值达2000多万元,先后成立了广福源农机合作社、利丰源谷物种植家庭农场,带动30多名劳动力到外务工,为当地及外省市的农民开展农业生产和全程机械化服务。每年夏秋两季,东平农机遍及大江南北,极大地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走在公路上,远远就看到东平村农机大户姚锦辉、姚锦奎、杨金明、姚锦东、姚洪冈等几家门口一字排开的几个车库里,各式农机排列得整整齐齐。姚锦奎的妻子李建华介绍道:“我们村的农机是老百姓自己投入购置的,村里超六成的农户是靠农机作业富起来的。我家2000年就购入了一台农机,现有2台久保田收割机,价值40多万元,年纯收入在20万元左右。”

在产业发展的同时,东平村瞄准生态振兴方向,扎实推进民生实事。作为村庄污水治理综合试点村,该村狠抓水环境治理,积极探索农村污水治理模式。结合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整合涉水项目资源,强化污水收集,持续改善人居水环境。创新引入智慧监管模式,利用无人机不定期巡查河道,加强监管,及时清理水面漂浮物,为水清岸绿的美丽乡村筑牢生态根基。

新建150多平方米的新型社区医疗服务室,修缮桥梁4座,新建垃圾池2座,改善水泥硬质道路8公里……一项项惠民工程的落地,托起了东平村村民稳稳的幸福。

青春志

接力红色薪火 青春赓续新章

农村改厕、房屋普查、秸秆禁烧、文化宣传……过去一年,东平村的村里村外,总能看到一个忙忙碌碌、干劲十足的年轻身影。

今年25岁的李京铭是土生土长的建湖人。去年,她离开了在名企的岗位,决定回到家乡、建设家乡。在报名建湖县百名菁英“强村行动”后,她来到了东平村担任书记助理一职。

“作为一个建湖孩子,从小到大,每逢清明节,我们都会去建湖烈士陵园扫墓踏青,所以我来到东平村的时候,感到既亲切又充满干劲。”李京铭说,虽然一开始面对基层工作时感到手足无措,但是村民和党员给了她很多无私的帮助,让她很快就融入这里,并在这里扎下了根。

东平村是建湖县六个烈士命名村之一,红色的基因赋予了这片土地不一样的色彩,但是随着一代代村民的老去,许多抗战故事正被时光掩埋。为了更好地了解东平村,进一步传承发扬红色文化,李京铭花了大量的时间来了解、整理这段历史。向老讲解员请教和村民交谈、梳理过去的资料、搜集烈士遗物……如今,李京铭已经成为建湖“百人讲师团”的一员,丘东平烈士的英勇事迹,不仅被她讲述传承,更成了指引她前行的一盏明灯。

“欢迎大家来到庆丰镇东平村。庆丰作为一方红色热土,曾有无数革命先烈在此为争取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去年,李京铭又拥有了一个新身份——先锋主播,通过直播走进红色场所,让烈士的故事讲得更响、传得更远。

清澈河水映白鹭,绿树繁花绘画卷。新时代的东平村,民风淳朴、产业兴旺,在红色文化的引领下,在青春力量的助推中,正朝着新时代、新农村的目标阔步迈进。(撰稿丨孙欣 摄影丨杨毅)

相关文章:

盐城建湖:英雄赞歌萦热土 砥砺奋进启新程07-11

特呈岛打造国际碳中和旅游示范岛07-10

男子开车出事故致女友截瘫后失联 坐男友车出车祸致截瘫女子发声07-08

41岁女子挪用公司近1700万:买奢侈品炫富、去澳门豪赌、每年4次医美一次30万,“听别人夸我年轻很开心”07-08

鄂尔多斯文化“圈粉”现场观众!网友:一堂精彩的历史课!07-08

今年达1200万元!珍酒李渡持续开展爱心助学活动07-07

零跑B01车型7月下旬上市,预售10.58万元起07-05

首届“全球英才合肥行”即将启幕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