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牛玉娇 通讯员 韩兴旺
8月20日,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黄河岸边的积石镇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点,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一排排新房在雨雾中渐露雏形。
积石镇人民政府副镇长索南东智,已连续在这里“驻扎”3个多月。为推动积石镇党委、政府这项“头号工程”圆满完工,也为让群众迁出地质灾害隐患点、住上满意新居,他和党员干部组成的“先锋队”,喊出了“党旗插在搬迁一线,党员冲在攻坚前沿”的口号。
避险搬迁工作千头万绪,从最初的动员搬迁,到安置点新居的规划设计,再到如今的施工建设,先锋队遇到了不少“难心事儿”。
“西沟村4个自然村地处脑山地区,山大沟深,南北地势落差近300米,每年汛期都是我们最揪心的地方。”积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韩有文指着地图皱起眉头。
西沟村距离积石镇10公里,地理位置特殊。过去,这里用水困难,孩子上学、群众出行都极为不便。但再落后的山村,也是村民的“根”。“住了这么多年都没事,为啥要搬迁?”“去了城里种不了地,我们吃啥?”“刚盖的房子又要搬,损失谁来补?”村民顾虑重重,不少人抱着“宁住老房守穷,不搬新房冒险”的想法。回想前期动员搬迁的经历,韩有文连连摇头:“难啊!”
可西沟村91户、加入村1户村民的安危,始终是干部们心头的牵挂——这些住户均处于地质灾害隐患点,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为此,积石镇党委迅速启动“党员联户”机制,32名党员干部与92户群众结对,尝试用“炕头夜谈”的方式打开群众心结。
索南东智的包联对象是村民韩克力草麦。为说服这位“钉子户”,索南东智带着暴雨毁房的报道和安置点设计图纸,在韩克力草麦家连续“蹲”了7天,终于帮他算清了“安全账”“经济账”。韩克力草麦动容地说:“你们这么上心,我搬!我信党和政府!”
搬迁工作全面推进后,为让村民更放心、安心,积石镇又推出“三个参与”机制:群众代表参与新居户型布局设计,窗户朝向由村民投票决定;5名老党员和3名村民组成“工程质量监督组”,每日到工地巡查;有劳动能力的搬迁户以小工身份参与建设,既能挣工钱,又能当“监工”。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芝麻小事”,却件件办到了村民心坎上。
西沟村村民韩艾草已在工地干了2个月,拿到1.1万元工资。他笑着说:“看着新房一点点建起来,我心里特别踏实,既能挣钱又能当‘监工’,特别安心。”
让村民安心的事还有很多。避险搬迁安置点的“党员示范岗”屋顶红旗飘扬,党员就在工地上,村民有问题随时能找上门;临时党支部每日召开“现场碰头会”,及时解决村民提出的各类困难。
前几日,搬迁户韩者麻录找到临时党支部,提出想把原本规划的平房改成二层楼房,党支部当天就协调施工队调整了设计图;村民马木汉麦因家里孩子多,希望增加卧室面积,党支部也第一时间上门协调解决。如今,韩者麻录、马木汉麦的新居已开始内部装修。马木汉麦不由感慨:“能住上称心如意的房子,多亏党的政策好,这些干部真了不起!”
看着搬迁户的笑容越来越灿烂,西沟村村委会主任韩学良也十分欣慰:“搬下来后,房子安全、村道宽敞,就近就业、就学都方便多了。我们总算翻身成了‘城里人’,日子就像线辣椒一样红火!”
党员带头,事半功倍。从“要我搬”到“我要搬”,从“忧居”到“优居”,西沟村避险搬迁安置工作的有序推进,正是循化县以党建引领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的生动写照。
目前,循化县868户避险搬迁安置户的房屋建设已全部开工,其中集中安置739户,分散和购房安置129户,已有341户顺利入住,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积石山下,黄河岸畔,一个个避险搬迁安置点内党旗招展、工程有序。韩有文擦去额头的汗珠,笑着说:“用不了多久,村民们就能喜迁新居,在新家办喜事、开启新生活,热热闹闹过日子!”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
相关文章:
黄河岸畔起新居08-25
生态美 居民富08-21
连心警务|警民携手助8旬迷路老人平安回家08-19
连心警务|感谢李江花!警民携手送2岁走失男童平安回家08-19
一场跨越6年的温暖重逢!获助50元牢记心间,专程寻人还款致谢08-15
看展览、学艺术,充实多彩过暑假08-13
“红盾法治讲堂”让群众成为明白人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