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澜亭|情况通报“举一反三”为何易招致反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8 10:13:00    

出现舆情事件,官方第一时间发布情况通报,已经成为舆情应对的惯例之举。对于一些关注度极高、公众急于了解真相的案事件,相关部门及时发布情况通报,在传递权威信息、塑造公共形象、化解舆情危机等方面,具有直接而重要的作用。

不过,纵观近期一些热点舆情事件的情况通报,“举一反三”之类让人再熟悉不过的说辞还是一再出现,以至于舆情事件一出,官方尚未发布情况通报前,就有网友猜到了答案:又要举一反三了!

近期国内各地的几份情况通报截图

并不是说,“举一反三”这类字眼决不能在情况通报中使用,关键是相关部门能否真正地将“举一反三”落到实处,而不只是走走形式说说而已。

部分网友评论截图

多数人在看情况通报时,注意力在通报措辞、问责力度,以及被问责对象的层级、职务等等。情况通报贵在快速回应社会关切,依据事实发布信息,处理相关责任人员不护短,敢于展现自我纠错和自我批评的担当。情况通报的篇幅通常不长,惜字如金中更要展示出足够的诚意和信服力,避免因空话套话或陈词滥调引发公众反感。舆论更期待的是问责能否落到实处,作风能否由此转变,以及今后能否提供更为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舆论场中一些热点舆情事件,尤其是标签化的舆情事件,会刺激公众对事件的关注、扩散、讨论等行为,进而不断提升事件的热度。越具备社会高敏感性的标签,越能刺激并引发公众的围观和讨论,官方情况通报中若有效信息过少,过度使用空话套话,极易导致舆论失焦变焦,舆论焦点迅速转移到对官方的质疑上,进而造成舆情处置的极大被动。这也是个别热点舆情事件发生后,官方多次通报都不能让舆情止息反而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

因此,对社会较为关注的热点事件,相关部门应增强发声的针对性,避免陷入“自说自话”“废话连篇”的窘境。应积极构建利益表达和协调机制,加强网络舆情的研判与引导工作,防止风险信息异变,从而维护政府公信力。

有句网络热梗说“真诚永远是必杀技”,这种说法对与不对暂且不论,但一份真诚的情感和真实的表达可以增强人际之间的信任和好感,更容易被人接受和理解,这一点毋庸置疑。人际交往如此,官方情况通报也不例外。行文谨慎、措辞讲究的情况通报,文末尤其不该陷入公文写作的某种窠臼,进而给人留下抄袭、应付的嫌疑。

对于情况通报的发布,相关部门需要树立大局意识,强化责任心,坚持问题导向,增强对发布内容的正确把握能力,扎实抓好问题查处、制度完善等工作。最关键的是要有受众意识,坚守真实、平实、朴实的基调,既要学会“换位思考”,更要真正做到“举一反三”,避免引发负面观感。

(大众新闻记者 吕华远)

相关文章:

观澜亭|情况通报“举一反三”为何易招致反感05-18

长垣市方里镇:小巷管家“挑大梁” 乡村风貌“焕新妆”05-12

又陷漩涡!众多小米车主要求退车!05-11

阿里CEO吴泳铭内网发帖:回归初心,重新创业05-09

越来越多外国人到中国过五一,外国人来华“买买买”消费金额近乎翻倍05-06

在上海看够60天浪漫!金山烟花承包你的整个夏天05-03

大学有7段“留白”,上海交大教授告诉你如何用好05-02

中方回应美多次主动传递信息希望谈起来:正在评估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