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占鑫。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健 摄)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刘笑雪
“既照亮了我人生的三个重要阶段,也是无数残疾兄弟姐妹追寻的生命之光。”5月20日,走上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事迹报告会演讲台,全国自强模范、北京新生命养老助残服务中心主任唐占鑫,讲述了“三束光”的故事。
第一束光,是重生。2004年,唐占鑫在德国完成硕士学业,却在毕业回国的头一天遭遇车祸,胸椎第12节“脊髓神经完全损伤”,永远失去了站立的能力。
“起床、穿衣、上厕所,这些曾经再普通不过的事,突然变成了一座座难以逾越的高山。”唐占鑫回忆,在那段黑暗的日子里,她选择了封闭自己。直到有一天父亲抱自己下车时没站稳,近距离地看到父亲鬓角的白发和脸上的皱纹,“那时我特别难过,决定今后不能再依靠别人生活。”
唐占鑫开始上网学习其他伤友的生活经验,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竟然实现了生活自理。2009年,拿到受伤后的第一份工资的那一刻,她终于明白:自食其力的光芒,能让残缺的生命重新焕发生机。
第二束光,是希望。一次到医院做康复训练时,唐占鑫看到一位年迈的母亲正在给截瘫的孩子洗尿布,手上满是裂痕,甚至渗出血渍,“这些画面像刀子一样扎进我的心里,点燃了我助人的信念。”
2013年,唐占鑫和伙伴们给北京市市长写了一封信:建议由政府出资给脊髓损伤者配发卫生用品。政府迅速回应,让大家看到了希望曙光:有国家撑腰,应该尽自己所能,去帮助更多身处困难的伙伴。
2014年,在中国残联、北京市残联和社会各界支持下,唐占鑫和3位轮椅上的伙伴成立了北京市第一家由残疾人服务于残疾人的希望之家。到今天已经为全国900多位伤友提供了生活重建服务,为2500多人提供了职业技能培训,700多人实现了就业增收。还培养了很多残疾人无障碍督导员,推动上千个无障碍设施的改造;在32个省区市培养了400多名骨干残疾人,孵化了50多家助残社会组织。
第三束光,是荣耀。唐占鑫介绍,2019年起,希望之家开始探索通过手工制作帮助残疾女性掌握一技之长,拓展就业渠道。
残疾女性郭媛媛,是先天性脊柱裂患者,30年来生活无法自理。在希望之家,她不仅学会了独立生活,更和 150 多名残疾女性历时2个多月、编织630多万针,让北京冬残奥会颁奖花束“绽放”。2023年,希望之家成为中国残联和全国妇联首批授牌的“美丽工坊”。
2024年巴黎残奥会期间,唐占鑫带着“美丽工坊”的残疾女性制作的精美手工艺品亮相巴黎,让全世界看到中国残疾女性破茧成蝶的光芒。她还记得,一位法国老奶奶捧着手工艺品感慨:“你们的双手,编织的是人类共同的勇气。”
“越来越多的伙伴从‘被服务者’变成‘服务者’,成为照亮更多人生命的灯塔。”唐占鑫说,未来将带动更多残疾朋友通过自助互助的方式,实现生活自理、就业增收,让更多人看到残疾人的能力。
相关文章:
“创意创新 共建共享”2025西部陆海新通道视听公益广告大赛在成都启动05-20
唐占鑫:让全世界看到中国残疾女性破茧成蝶的光芒|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⑦05-20
安徽造尖端装备闪耀世界雷达博览会05-20
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荣获“检验方法类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跟踪评价”优秀参与单位奖05-19
巴西总统卢拉:巴中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05-13
最新召回!涉及这些品牌05-12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