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山观潮|农文旅融合发展 擘画枣庄乡村振兴新蓝图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6 10:18:00    

编者按:解读时事政策,挖掘文化底蕴,弘扬主流价值观,在枣庄市委网信办指导下,大众网枣庄开辟网络评论品牌栏目《君山观潮》,传播枣庄好声音,汇聚枣庄正能量,努力打造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网络评论品牌栏目。

□特约评论员 张署光

五一假期,旅游市场火爆,各地农文旅消费迎来热潮。在这股热潮中,乡村旅游以其独特的田园风光、民俗文化和农事体验等特色,成为众多游客的“新喜好”,不仅丰富了人们的假期生活,更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近年来,枣庄市将农文旅融合作为推动城市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坚持把繁荣农文旅市场作为扩内需稳增长的重要抓手,着力丰富产品供给,优化消费环境,持续释放“旅游兴、百业旺”的综合带动效应,擦亮“近悦远来·枣城有戏”文旅营销品牌。

农文旅融合发展,让乡村产业“旺”起来。传统农业多以种植、养殖为主,产业附加值较低。而农文旅融合,能够将农业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实现从“卖产品”到“卖风景”“卖文化”“卖体验”的转变。近年来,枣庄市市中区齐村镇依托丰富的山水资源,紧紧围绕农民富、农村美、农业强的目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农文旅融合发展。目前,全镇共建设各类果蔬观光园、采摘园16个,面积1200亩,品种20余个,年接待观光和采摘游客10万人,带动增收1300余万元。此举不仅增加了农业产值,还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产业集群效应,让乡村产业真正“旺”起来。

农文旅融合发展,让乡村环境“美”起来。乡村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在农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各地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注重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有机结合。近年来,枣庄市将“美丽农村路”建设理念融入“四好农村路”建设全过程,积极打造美丽农村路示范区和示范样板路。薛城区30公里十里湾田园美丽农村路示范区,依托十里湾绿道,充分发掘当地历史人文元素,打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风俗人文之路、产业振兴之路、乡村旅游之路及红色传承之路。山亭区24公里环翼云湖美丽农村路示范区,结合翼云湖、抱犊崮等特色美丽自然资源,打造了农村公路+乡村旅游示范样板路。台儿庄区通过对15.9公里涛沟河片区县、乡、村道进行美化提升,因地制宜实施绿化配套建设,并设置快慢车道、骑乘车道,打造成了涛沟河湿地示范片区样板路。

农文旅融合发展,让乡村文化“活”起来。乡村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的乡愁记忆和精神寄托。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乡村文化面临着失传、消失的困境。农文旅融合发展,为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通过挖掘、整理和开发乡村文化资源,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相结合,让乡村文化以更加生动、鲜活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近年来,滕州市洪绪镇以民风建设和环境整治为重点,实现农村“颜值”和“气质”双提升。突出价值引领,深化家风建设、村史馆建设、乡风文明建设,建设了“孔子学堂”“家风堂”“工匠馆”“乡村记忆馆”等,展示乡村的历史变迁、民俗风情和特色文化,让乡村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通过这些方式,让“诗和远方”在当下的社会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农文旅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我们要立足地区实际,充分发挥枣庄山水秀丽、历史厚重、区位独特、交通便捷的优势,积极挖掘资源禀赋加强创意策划,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让乡村产业更旺、环境更美、文化更活,切实将枣庄建设成为具有鲜明标识度的知名旅游目的地,奋力擘画枣庄乡村振兴新蓝图。

相关文章:

君山观潮|农文旅融合发展 擘画枣庄乡村振兴新蓝图05-06

“人从众”开启“滚烫”时刻!这个“五一”解锁潮玩烟台独特魅力05-06

“五一”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 在成博收获沉浸式文博体验05-05

张家界,致歉05-05

“广式文化假日”已成潮流,市民无需远行在家门口即可体验05-03

筑牢海上安全防线 守护群众欢乐假期05-03

南油小学四年级学生沉浸式研学 感受中医药文化魅力05-03

省劳动模范吴志才:在“大地课堂”上书写育人答卷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