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相融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和经济发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3 07:11:00    

5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洛阳龙门石窟考察时强调,文旅融合前景广阔,要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真正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文化和旅游工作,强调“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作出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让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等重要论述,为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

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当下,旅游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能够更好发挥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作用,让人民群众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文旅产业是综合性产业,既可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又能够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文旅产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能够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向好具有重要意义。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文旅产业是展示国家形象、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能够更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向世界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文旅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活力日益增强。同时也要看到,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相比,文旅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发展环境变化。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给文旅产业发展带来了挑战。

产业有待升级。我国文旅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如一些地方文化资源挖掘利用不够,文化内涵彰显不足,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一些地方文旅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够完善,服务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此外,文旅产业发展还面临人才支撑不足、科技赋能不够等问题。

人民群众要求提高。当下,高品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有待优化,人民群众对旅游的安全、便捷、舒适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进一步提升文旅产业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扎实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要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不断提升文旅产业发展质量。

打造更多高品质文旅产品。聚焦人民群众对文化体验、休闲旅游的多元需求,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涵,创新文旅产品供给,让人民群众在欣赏自然风光、感受人文魅力中,获得精神滋养和心灵慰藉。既要在文化项目建设中,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打造出更贴合大众期待的文旅项目,又要在服务提升上,从细节着手,优化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提升文旅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坚持问题导向,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文旅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配套设施。推进文旅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文旅产业管理和服务效率。

拓展文旅产业发展空间。树立系统观念,推动文旅产业与农业、工业、教育、体育、健康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发展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康养旅游等新业态,拓展文旅产业发展空间。推动文旅与科技融合发展,强化科技成果在文旅产业中的应用,提升文旅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推动文旅产业区域协同发展,加强区域间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和合作,打造跨区域文化旅游品牌和线路,促进区域文旅产业协调发展。

优化文旅产业发展环境。加强规划引领,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大对文旅产业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完善文旅产业市场主体培育机制,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文旅产业发展,培育壮大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文旅企业。加强文旅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加强文旅产业法治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文旅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张黎明系洛阳理工学院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侯丙孬系洛阳理工学院宣传部部长)

《中国教育报》2025年07月03日 第05版

作者:张黎明 侯丙孬

相关文章:

文旅相融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和经济发展07-03

多地解禁中华田园犬,是文化的回归也是治理的精细化07-02

长沙市珺琟高级中学:心学双优 珺见未来07-02

潍坊寒亭区以文艺之笔绘就红色精神长卷07-01

汶上县:片区组团谋发展 共绘振兴新画卷06-30

从高校实验室到产业生产线——“科技企业走进秦创原 融入西安都市圈”6月份活动 圆满举办06-28

花都经开区构建“一核、两城、三港”产业格局06-27

华亭:大棚育天麻 富路添新员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