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谈|风浪中挺膺担当!山东外贸进出口“韧劲”十足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7 13:33:00    

7月17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数说山东看发展”经济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会上数据显示山东上半年外贸进出口规模再创新高,并呈现出区域发展协同并进、出口结构持续优化、进口需求保持旺盛等特点。据海关统计,上半年,山东省货物贸易进出口1.73万亿元人民币,列全国第5位,同比增长6.8%,高于全国3.9个百分点,其中进出口、出口、进口规模均创历史同期新高,进出口增速在前6大外贸省市中居第一位,贡献了全国近20%的增量。

风浪越大,越显破浪韧性。

“山东省进出口增速在前6大外贸省市中居第一位,贡献了全国近20%的增量”,这个成绩不平凡,是在积极应对国际贸易变局,特别是克服美国“对等关税”等不利因素的基础上实现的高增长。

今年上半年,国际贸易形势风高浪急,面对的压力前所未有。全球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趋势明显,国际贸易不确定性明显增加。2025年5月,美国“对等关税”政策持续升级,当月中国对美出口同比暴跌34.5%。2024年数据显示,山东对美出口占比较高,达到2623.6亿元,占中美贸易总额的7.4%,“对等关税”影响较大:以纺织服装业而言,关税上调后,青岛每件出口美国的服装成本增加了3-5元;山东也是家电大省,美国对含钢部件家电加征50%关税后,每台冰箱成本骤增100-200美元。

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经贸环境下,山东上半年取得“进出口增速在前6大外贸省市中居第一位,贡献了全国近20%的增量”的成绩,首先是因为山东全省上下保持了一种昂扬向上的精气神,以“走在前 挑大梁”为己任,敢于迎难而上,敢于挺膺担当。

作为沿海开放大省,山东外贸如何,不仅事关山东,更事关区域经济振兴。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山东努力“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上勇争先”,采取各种稳外贸、扩投资、促消费举措。

今年以来,山东聚力实施外贸突破行动,推进“万企出海 鲁贸全球”。培育跨境电商“组货人”,扩大市场采购贸易出口。完善国际营销服务体系,加快发展中间品贸易,建立机械设备、汽车配件等优势行业外贸优品库。打造区域大宗商品混配中心,支持各类供应链头部企业做大贸易规模。推进内外贸一体化改革,加快发展绿色贸易、数字贸易。推动临沂商城国际化实现新突破。山东全力以赴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为外贸增长创造了新机遇。

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经贸环境下,山东上半年取得的成绩,是山东科学研判国际国内形势,统筹兼顾,有针对性施策取得的硕果。

一是持续不断打造“山东好品”品牌,特别是打牢工业制造这个“底盘”。贸易,第一得有“货”。今天的发布会显示,上半年山东出口稳、结构优,呈现出产品升级、“品牌”圈粉、市场多元等亮点。产品“含新量”高,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的高技术产品出口900.8亿元,增长28.1%,其中机床、船舶等高端装备出口451.8亿元,增长36.3%;文化产品出口594.1亿元,增长18.2%,齐鲁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绿色低碳的“新三样”产品出口60.6亿元,增长12.2%,新能源客车畅销南美、东盟等市场。产品竞争力与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山东境内自主品牌产品出口2706.5亿元,增长11.6%,已经占到全省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山东好品”越来越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

二是“西方不亮东方亮”,多方向拓展市场,“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今年山东实施“万企出海 鲁贸全球”外贸突破行动,全年计划组织370场以上重点展会和对接活动,助力企业拓展国外市场。发布会信息显示,上半年,山东省产品出口到全球242个国家和地区,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0个,出口市场多元化取得新进展。

多元化战略,让山东外贸掌握更多主动。青岛海关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6340.9亿元,同比增长0.8%,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36.7%;对中东欧国家进出口306.7亿元,同比增长10.1%,占1.8%,两者合计对山东省外贸增长的贡献率达7%。借助合作框架开拓市场成效显著,上半年,山东对东盟、韩国、日本进出口均保持增长,在RCEP其他成员国中,对文莱、印度尼西亚、柬埔寨进出口增幅较高,分别增长42.6%、52.5%、35.2%。同时,我省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潜力也逐步释放。

三是以交通为主的“硬件”基础设施和海关通关等“软件”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为外贸增长提供基本条件和环境。

近几年,山东基础设施提升很快。2024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8700公里,处全国第一梯队;“轨道上的山东”加快成型,山东省高铁运营里程突破3000公里,跃居全国首位。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20亿吨、居全国首位,内河航运吞吐量超过1.2亿吨,内陆港达到51个。今年1月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围绕统筹推进高铁、货运铁路、公路、机场、内河航道、港口等交通设施互联互通、织密成网,这为山东货物进出口提供了强大的“硬件”保障。

(青岛港 图源:人民网)

山东进出口“软件”服务也在不断优化。今年以来,健全贸易摩擦应对机制、海外投资综合服务体系,发挥境外经贸合作区作用,推动贸易投资协同发展。今年4月,海关总署连续8年牵头开展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山东省青岛、济南2个城市入选试点。山东海关部门通关再提速,助力企业跑出“加速度”,通过创新“内陆港+保税”模式,积极推进铁海联运“一单制”“一箱制”,铁路运输通关效率再提升,平均通关时间由1天缩短为2小时。

四是大力建好制度型开放示范区。当前,上合示范区、自贸试验区等国家高能级开放平台,为山东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更多机遇。山东全面推动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研究制定《关于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建设制度型开放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绿色低碳、“边境后”管理制度改革等领域,创新提出20条含金量高的政策举措。山东自贸试验区自成立以来,截至2024年12月,总结形成五批制度创新成果,累计有221项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其中,2项改革试点经验被国务院发文推广,5项“最佳实践案例”被国务院自贸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推广。

今年以来,山东推进上合示范区综合改革,用好我国担任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机遇,高水平筹办上合地方经贸合作大会、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等活动,深化与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地方经贸交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自贸试验区提质增效,争取全国首个海洋经济政策集成改革落地;支持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高起点规划建设中新济南未来产业城;加快建设中日韩创新合作中心;支持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广交朋友,合作共赢,山东外贸具备越来越强的抗风险能力。

风浪越大,弄潮儿筋骨越强。山东处在“一带一路”交汇区域和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中心地带,加上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沉淀积累和“敢为天下先”的气魄,让山东外贸呈现出十足的“韧劲”,不怕疾风骤雨,总能乘风破浪。

(大众新闻记者 周学泽)

相关报道:

上半年山东外贸进出口实现1.73万亿,同比增长6.8%

相关文章:

望岳谈|风浪中挺膺担当!山东外贸进出口“韧劲”十足07-17

2025年上半年四川经济“成绩单”发布!一组海报带你速览07-17

增长5.3%!一组海报速览2025中国经济半年报07-15

阳光电源四高管拟集体减持 其中一人税前薪酬1750万元07-15

万科:2027年前已无境外公开债到期,对业绩深表歉意07-14

全聚德: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属净利1100万至1400万元,强化服务品质、推进菜品创新07-14

安德利: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属净利润增加40%到60%,浓缩果汁销售量大幅增长07-14

28%↑22%↑!上半年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运量货值双增长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