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进广东省始兴县司前镇李屋村,一栋栋红砖裸露的房子整齐划一地穿上“新衣裳”,连片向日葵花海引人注目,笔子薮围楼旁鱼塘泛着粼粼波光。谁能想到,两年前这里还是产业凋敝、环境杂乱的“后进村”。谈起村庄的蝶变,村民们不约而同地竖起大拇指:“多亏了我们的‘兵支书’带着两委班子闯出了新路。”

司前镇李屋村风貌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一个坚强有力的村班子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军旅生涯锤炼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大局意识,让李金峰深知班子团结对于乡村发展的重要性。上任之初,面对产业基础薄弱,村民融合度低,工作推进困难重重,李金峰充分发挥“班长”的示范带头作用,与村“两委”成员逐一谈心,精准掌握每个人的优势与不足。随后,李金峰合理调整分工,发挥人员特长,建立设置每周碰头会、每月主题党日和村干部联系帮扶制度。班子成员定期交流工作进展、商讨难题对策,党组织生活也更加严肃活泼,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联系日益紧密。

带动群众改善人居环境
党建引领聚合力 方寸地变增收田
面对集体收入薄弱、村民增收乏力的困局,李金峰将军营练就的果敢作风注入乡村治理,创新推行“党员包片联户”机制,带领村“两委”成员逐户走访调研,在田间地头绘制出“闲置土地”发展蓝图。一是将闲置的480平方米原供销社肥料仓库,改造成冠通制衣加工车间,主要承接衣袖等零部件加工订单。该车间目前已稳定带动周边70余名村民就业,人均月增收5500元。二是利用编制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的契机,腾挪三角塘地块32亩撂荒土地,完成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全力保障旭辉新型材料烘干砂项目落地。昔日杂草丛生的“边角地”真正变成了“聚宝盆”。
产业升级筑根基 小水池涌致富浪
瞄准水产养殖转型升级机遇,李金峰带领村“两委”成员,引入鲟鱼水产养殖项目。面对台风季断电停氧的致命风险,他组建退役军人应急突击队,24小时轮班值守养殖基地,成功化解三次重大险情。通过“支部+企业+农户”模式,建成标准化鲟鱼水池10个,土地租金每年收取4500元。看着阳光下翻涌银浪的连片水池,从梅州来创业的刘某感慨:“过去在外打工总担心家里老小,现在守着鱼池年收入几十万,这多亏李书记给我们蹚出了致富路!”

引入鲟鱼水产养殖项目
如今的李屋村村干部团结一心,成为引领村子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稳固基础。在李金峰的带领下,李屋村成功获评始兴县“美丽庭院”示范点一等奖,打造成为始兴县“百千万工程”第二批典型示范村。
(陈政烨)
来源:国防时报
编辑:许小娟
编审:王舒涵
国防时报新闻中心 2028960156@qq.com
相关文章:
活跃乡村振兴新战场的“兵支书”07-17
基层就业故事|河北地质大学毕业生庞盈盈:基层是最磨炼本领的地方07-10
卧龙区:乡村“光荣榜” 引领文明新风尚丨推进移风易俗 建设文明乡风07-02
汶上县:片区组团谋发展 共绘振兴新画卷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