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假球,只有世仇,既分高下,也决生死”;苏州与姆巴佩擦肩,常州“恐龙”难觅踪影,连云港“大圣”横空出世……“苏超”联赛的妙语连珠,早已超越竞技本身,成为江苏人文与风光的生动展演。然而这活力四射的舞台背后,一条条飞驰的钢铁动脉,正以无声之力,悄然织就了这场体育盛宴的坚实支撑。

京沪高铁。李信宏 摄
昔日“苏超”之困,恰在方隅之限。交通曾是横亘在民间赛事壮大之路上的无形壁垒。过去球迷往来奔波,路途漫长劳顿,队伍辗转客场,更添诸多掣肘,赛事魅力与商业潜能皆如明珠蒙尘。而今,“轨道上的长三角”如巨龙腾跃,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5万公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超7700公里。这钢铁脉络的每一次强劲搏动,都在重塑着体育参与的空间法则与时间体验。曾经“咫尺天涯”的省内客场,如今化作朝发夕至的便捷旅程。球迷清晨启程,携同城战旗,午时便能在另一座城市的绿茵场边摇旗呐喊;球员团队夕发朝至,省却舟车劳顿,以最佳状态投入激烈角逐。物理阻隔的消融,使得“苏超”真正成为全省球迷共同奔赴的节日。
长三角铁路的赋能之力,更在精心织就的“快旅慢游”网络。被称为“超级环线”的G8388/9/8次列车,如一条灵动的纽带,仅需8个小时便串起沪苏浙皖三省一市,让1320公里的广阔天地浓缩为一日生活圈。此外,长三角铁路在徐连高铁、沪苏通铁路等7条线路接续推出新型票制产品,以实实在在的优惠直抵人心。高铁与地铁、公交的无缝接驳,让“一场比赛,一次畅游”变得触手可及。球迷赴泰州助威之余,可轻松品味早茶;在连云港呐喊之后,能漫步山海胜境。交通的便捷将赛场与城市文旅资源巧妙串联,赛事热度由此转化为城市文旅发展的蓬勃动能,实现了体育激情与地域魅力的同频共振。
当高铁风驰电掣缩短了地理距离,当一张车票开启了“快旅慢游”的多元体验,“苏超”联赛便不再仅仅是绿茵场上的胜负较量。从“梅友机场”的网络自嘲到“轨道赋能”的实体突破,从“十三太保”的内部较劲到“长三角一家亲”的协同发展,“苏超”联赛的爆火绝非偶然。它见证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交通基础设施如何从“追赶者”变为“引领者”,如何用钢轨铺就文化认同,用速度连接民生幸福。
当足球的激情与铁路的脉动同频共振,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体育盛宴,更是一个区域协同发展的新范式正在破茧成蝶。这,或许就是“轨道上的长三角”带给中国最动人的注脚。
(来源:中国网 作者:朱玉祥)
相关文章:
视频 | 30个项目角逐 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重庆赛区结硕果08-22
12306回应“高铁站台禁烟”提议,网友热议......08-21
成都世运会已产生233枚金牌 累计打破18项世界纪录08-17
118件艺术名作亮相,“艺蕴双奥——全国体育美术作品展”开幕08-14
数说苏超|“苏超”装满烟火气 江苏上半年餐饮收入2461.6亿08-11
新藏铁路公司成立08-10
全南人要哭了,赣广高铁短期内难以实施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