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华通产业链突围梦碎:收购终止、核心技术人员离职,连亏阴霾难散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8 19:32:00    

连续多年亏损的“氢能第一股”亿华通(688339.SH),暂停了向产业链上游突破的脚步。

近日,亿华通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全票通过了《关于终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事项的议案》,这也标志着持续近半年的收购旭阳集团旗下定州旭阳氢能有限公司(简称 “定州旭阳氢能”)100%股权计划的终止,公司也暂时失去了向氢能产业链上游延伸,进行业务突破的机会。

不仅如此,几个月前,亿华通还终止了此前定增的募投项目“燃料电池综合测试评价中心项目”。而业务上的不顺利,仅仅是公司糟糕业绩的一个注脚。作为国内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及商业化的先行者,亿华通自2020年登陆科创板以来,业绩表现就持续承压。2020-2024年连续五年亏损且亏损额逐年扩大,累计亏所超过10亿元。

进入2025年尚未见扭转迹象,公司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 53.25%,净利润持续亏损。

如今,叠加氢能燃料电池市场需求收缩等挑战,头顶“氢能第一股”的亿华通正站在发展的十字路口,如何破局成为公司管理层亟待解决的问题。

氢能产业链突围受阻

回溯本次重组,今年2月底发布收购意向停牌后,3月中旬公司披露了《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预案》,拟通过发行股份方式向旭阳集团购买定州旭阳氢能100% 股权,并募集不超过5.5亿元配套资金,用于支付交易相关费用、标的公司项目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

定增方旭阳集团也将通过此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取得的上市公司新增股。根据目前的交易方案,本次交易完成后,预计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旭阳集团,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旭阳集团实际控制人。

从交易预案上来看,此次收购具有明确的战略意图。预案显示,定州旭阳氢能主营业务为高纯氢和合成氨的生产、销售,综合能源站运营以及绿氢制备、液氢储运系统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对亿华通而言,可促进上市公司在氢能源产业链上下游的布局进一步完善,终端应用场景进一步打通,发挥双方在氢能领域的业务协同效应,助力上市公司成为以燃料电池为核心,业务覆盖氢的“制-储-运-加-研用”全链条,可向其他绿色能源延伸的综合清洁能源供应商。

不过从当时交易预案中披露的定州旭阳氢能模拟测算业绩显示,标的公司2024年不论是在营收和净利润上,相比2023年同期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净利润从2023年的5903万下滑2024年的2313万,降幅超60%,业绩承压明显。

虽然预案中没有披露2025年相关的业绩情况,但从定州旭阳氢能主要产品高纯氢和合成氨2025年的市场表现来看,并不乐观。

首先来看国内高纯氢的市场行情。卓创资讯在其氢能的半年度总结中指出,“2025年上半年,氢气市场基本面保持产能过剩状态,下游氢能应用推广不及预期,需求支撑平淡。然而商品氢产能持续加码,供应压力及上游竞争加剧,价格延续稳中下行趋势,下半年预计氢价也将持续走低。”;

图源:卓创资讯

另外一个主力产品合成氨也面临着差不多的近况,金联创在近日发布的行情中指出,“8月份国内合成氨市场继续弱势整理为主,局部价格创年内新低。虽月中因供应集中减量价格出现窄幅反弹,但整体产业链上下游行情偏弱,多数产品行情亏损运行,市场氛围较为悲观。”

综合上述行业分析不难预测,从3月到9月亿华通要收购的标的,因为市场持续的低迷,其估值很可能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所以,不难理解近日亿华通以 “交易相关方未能就本次交易的最终方案达成一致意见”为由,终止了为期近半年的收购计划。

多重压力加剧业绩扭转难度

重组终止并非亿华通2025年面临的唯一困境。

今年5月,在经过了一次延期后公司终止了“燃料电池综合测试评价中心项目”的定增募投计划。这个拟投入募集资金1.5亿元,本来将在2023年10月份完成项目,受多重因素影响,项目推进屡屡受阻: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延误审批与设备采购周期;2022年实施主体与地点变更导致进度延后至2025年6月;同时,氢能行业标准更新、市场需求变化,叠加公司自身经营承压,对项目投入保持谨慎态度,截至2025年5月,项目实际投入仅3243.55万元。

定增与重组接连折戟,背后是亿华通持续恶化的经营基本面。

财务数据显示,亿华通自上市以来就一直未能摆脱亏损的困境。2020年即上市当年,公司就亏损约2252.36万元。此后,公司业绩也未见好转,2021~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逐年下滑,4年间累计亏损超10亿元。

进入2025年,公司也未能阻止这样的颓势。

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192.93万元,同比下降53.25%;净利润亏损1.63亿元,扣非后净利润亏损1.74 亿元,同比亏损都进一步扩大。(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曹晟源)

对于业绩亏损的原因,亿华通在公告中解释称,一方面是燃料电池行业市场需求整体下降,行业规模同比缩减;另一方面,基于当前流动资金状况考量,公司采取了审慎的营销扩张策略,导致报告期间产品销售量减少。

谨慎扩张带来的次生影响是研发上的投入减少。今年前六个月,亿华通研发费用同比下降 66.01%,研发人员也由上年同期的300人砍至128 人。值得注意的是,公司5位核心技术人员中的杨绍军也在近日离职。

叠加氢能上游氢价下行、下游应用拓展缓慢的行业环境,亿华通在失去业务突破的机会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 | 曹晟源)

相关文章:

亿华通产业链突围梦碎:收购终止、核心技术人员离职,连亏阴霾难散09-08

重罚845万元!灼烫事故致伤亡,存瞒报情形,恒邦股份及高管收行政处罚决定书09-08

饭桌上“强收份子钱”,特朗普办了一场“鸿门宴” | 京酿馆09-06

供销大集:为子公司提供4.71亿担保 支持项目建设发展09-03

《南京照相馆》领衔暑期档总票房近120亿元09-02

白鸽在线向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09-01

为何市场愿为淘宝闪购买单?一份远超财报的路线图08-31

海辰储能高举“质量牌”,不拼速度也能赢?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