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手记55】
光明日报记者 刘已粲
春日暖阳洒在山西大宁的罗曲村。在文化广场前,几个村民正围在一起,对着新竖起的一个柱状东西指指点点。
“这新玩意儿是啥呀?”见村主任马海娟走来,村民好奇地打问。
马海娟扬了扬手里的说明书:“这是充电桩哩!就像咱在手机视频里看到的,那些挂绿牌牌的车,都靠它‘喝饱电’。”
“电动汽车?那是城里的玩意儿……”有村民撇了撇嘴。
就在这时,一辆崭新的电动汽车缓缓停下,常跑外头的村民任登峰从车里探出脑袋:“这电动车,将来村里会越来越多。这种车保养简单,电费也便宜。”
马海娟接过话茬:“还记得过年时不?城里的孩儿开新能源车回来,村里没有充电的地方,只能跑到县城四处找充电桩……”
“好是好,就是这风吹雨淋的,不会漏电吧?”人群中又有人提出担忧。
“咱这充电桩和城里一样样的,绝对没问题!”任登峰一边说着,一边麻利地按亮充电桩屏幕,熟练地扫二维码,插上充电枪。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07日 04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相关文章:
党媒帮忙·接诉即办|迅速拆除违章建筑 消除出行安全隐患04-30
全国表彰!安徽这些人上榜!04-28
俄愿无先决条件谈判 乌已准备好无条件停火 俄乌冲突迎来拐点?04-27
山东舰下水8年了!04-26
联合国机构:目前加沙粮食储备已经耗尽04-25
路东地区新四军的发展路径转型04-23